5月17日是第20個世界高血壓日,。根據(jù)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》顯示,,我國高血壓病患人數(shù)2.45億,但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僅為51.6%,。換句話說,,大約近一半的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。此外,,不要覺得高血壓是老年病,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(xiàn)高血壓,。
根據(jù)國家衛(wèi)健委發(fā)布的《中國居民營養(yǎng)與慢性病狀況報告(2020年)》顯示,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7.5%,,其中18~44歲,、45~59歲和6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13.3%、37.8%和59.2%,。但不少年輕人主打一個“只要不體檢,,我就沒生病”,患病而不自知,,常常以為只是自己太累了,,休息休息就好。殊不知,,高血壓的紅燈已經(jīng)亮起,!
幾個常見的高血壓癥狀
你知道高血壓有哪些“信號”嗎?5個常見的癥狀都可能是高血壓的表現(xiàn),,看看你有沒有,!
1.頭暈頭昏:高血壓最為常見的一種癥狀,有些是持續(xù)性的,,有些是一過性的,,在突然改變體位(如下蹲或起立)的時候表現(xiàn)得較為明顯。
2.容易疲憊:高血壓還容易出現(xiàn)乏力,、疲勞,,因為血壓升高會影響心臟功能,導致機體各組織器官缺氧,,引起疲勞,。
3.心悸失眠:高血壓患者心悸、失眠較常見,,失眠多為入睡困難,、早醒、睡眠不踏實,、易做噩夢,、易驚醒。
4.肢體麻木:高血壓患者,,有時候會肢體麻木,,主要以手指、腳趾,、皮膚出現(xiàn)酸痛,、肌肉緊張、麻木等癥狀。部分患者常感手指不靈活,。
5.記憶力下降: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腦動脈的硬化,,出現(xiàn)了腦供血不足的情況,這會引起記憶力的減退,。
因此,預防高血壓最重要的是及時發(fā)現(xiàn)高血壓,,以及定期測量血壓,,很多人憑感覺、經(jīng)驗來做判斷,,認為沒有感覺就沒有問題,,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。高血壓患者可以每天早,、晚量一次血壓,;對于50歲健康人群,每年體檢時測血壓或三個月測一次血壓,。
如何判斷是否患高血壓,?
人群中血壓是呈連續(xù)性正態(tài)分布,即在每天的不同時間點的血壓值是波動的,。其實,,高血壓和正常血壓并無明確的劃分界限,其標準是根據(jù)臨床及流行病學資料規(guī)定,。因此,,血壓高也不一定就患有高血壓。
2020年5月6日,,國際高血壓學會(ISH)發(fā)布了全球范圍內適用的《ISH2020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》,,新《指南》建議隔1-4周進行2-3次診室測量來診斷高血壓,已排除其他因素干擾血壓的臨時提高,。
2022年11月13日,,國家心血管病中心、中國醫(yī)師協(xié)會,、中華醫(yī)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學術機構共同制定的《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》正式頒布,,建議我國成年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由≥140/90mmHg下調至≥130/80mmHg。
國家衛(wèi)健委隨后發(fā)布消息稱,,關于高血壓診斷標準,,2005年、2010年,、2017年國家衛(wèi)生行政部門發(fā)布的宣傳教育要點,、防治指南、臨床路徑等均明確: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/90mmHg,。目前,,國家未對成人高血壓診斷標準進行調整,。
也就是說,發(fā)布的指南中,,關于“推薦將我國成人高血壓診斷界值下調為130/80 mmHg”的內容屬于專家研究成果,,具有參考性,但并不能作為國家疾病診斷標準,。
所以,,我國成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仍為≥140/90mmHg,但是血壓超過130/80的人群,,依然要提高警惕,。
高血壓是傷血管第一因素
高血壓會破壞血管內皮功能,令血管彈性下降,,脂質進入動脈壁損傷內膜,,形成瘢痕樣增生;進而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,,傷及心,、腦、腎,、眼等靶器官,,引發(fā)短暫性腦缺血發(fā)作、中風,、癡呆,、心衰、心絞痛,、心梗,、腎病、視網(wǎng)膜病變等,。
2022年,,中國學者在《柳葉刀》上發(fā)表的一項對我國近20萬名40歲及以上成年人展開的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:在心血管病12個常見可改變風險因素中,導致參與者發(fā)生心血管病的最強風險因素是高血壓,。其中,,40~75歲人群最應防住高血壓,如果能完全控制高血壓,,其心血管事件能降低52.4%,。
高血壓患者如何生活干預?
1.控制體重,,盡量將BMI控制在24kg/㎡以內,;
2.營養(yǎng)均衡,平衡膳食,每日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;
3.少吃鈉鹽,,爭取每天食鹽攝取量小于5g;
4.少喝酒,,不吸煙,;
5.增加體育鍛煉,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和改善胰島素水平,,提高心血管調節(jié)適應能力,,穩(wěn)定血壓水平;
6.保持輕松愉悅的生活方式,,避免壓力過大。
所有高血壓都需要治療嗎,?
只要是確診的高血壓都需要治療,。
生活方式改變對高血壓控制很重要,但如果單純生活方式的改善已經(jīng)無法保持血壓正常的時候,,那就必須依靠降壓藥物的協(xié)助,。
很多年輕高血壓患者懼怕“一旦吃藥,就停不下來”,。
但要知道的是,,輕中度的高血壓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,且人類對血壓緩慢升高會產(chǎn)生一定的耐受,,但這一過程也伴隨著多個靶器官的緩慢受損,。比如:心臟的負擔增加,會緩慢地變大變衰弱,;動脈血管長期高壓會引起損傷,,容易發(fā)生動脈粥樣硬化,導致冠心病,、腦卒中和慢性腎臟病,。
所以,沒有癥狀的高血壓也要吃藥,,而且對于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要借助降壓藥讓血壓控制在130/80以下(注意:是低于正常140/90的標準),,才能延緩高血壓的損害。
高血壓患者需要注意什么,?
除了上面介紹的對于生活方式的干預之外,,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原則還包括降壓藥物的使用,血壓控制的目標值以及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控制,。
使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應該遵從小劑量開始,、優(yōu)先選擇長效制劑、聯(lián)合用藥和個體化四個原則。
高血壓患者需要通過長期的降壓治療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,。每個病人在得到有效治療方案控制血壓之后,,仍需要堅持治療,不應隨意停止治療或者頻繁改變治療方案,。大多數(shù)病人都在停降壓藥半年后恢復到發(fā)病時的血壓水平,。
目前一般血壓控制目標值小于140/90mmHg。但是糖尿病患者,、慢性腎臟病患者,、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值應該小于130/80mmHg。
對于老年收縮期的高血壓患者,,收縮壓需要控制在150mmHg以下,,如果還有余力的話可以下降到140mmHg。
并非越快將血壓降低到目標值越好,,年輕的,、病程較短的患者可以較快達標;但是老年人,、病程較長的或者具有多器官并發(fā)癥的患者,,降壓速度適宜緩慢。
所以,,降壓治療雖然可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,,但是其他危險因素也會對預后產(chǎn)生重要影響。
因此,,還需要兼顧糖代謝,、脂代謝、尿酸代謝等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